您所在的位置:即墨信息港 > 即墨乡镇 > 金口镇

苇夼刘氏祠堂:青砖古瓦间的家族记忆

发布:2025/7/22 11:08:33  来源:走遍即墨公众号  浏览次  编辑:佚名
图片

      在即墨金口镇中苇夼村的东部,一座青砖黛瓦的院落静静矗立,砖瓦青石历经风雨,仍透着庄重古朴——这里,便是苇夼刘氏祠堂,一座承载着家族荣光与乡土记忆的百年建筑。

图片

       推开祠堂厚重的木门,仿佛能听见时光的回响。据碑记记载,这座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由刘氏八世祖、官拜东阁大学士的刘统勋领衔捐资修建。以一座祠堂为纽带,将散居两地的族人凝聚在共同的祖训之下。二百六十余年间,祠堂见证了刘氏家族的繁衍生息,也经历了岁月的冲刷。2016年,刘氏族人依循旧貌复原,重新修缮了这座濒临倾颓的祖祠,让青砖上的故事得以延续,世代相传的辉煌,让家族的荣光熠熠生辉。

图片

      祠堂的建筑虽不宏阔,却处处透着匠心。坐北朝南的一进式院落紧凑而规整,五间正房采用砖木结构,屋顶的俯仰瓦镂空起脊,六只形态各异的脊兽分列其上,既有镇宅祈福的寓意,也暗含着对家族子弟“修身立德”的期许。大门楼,两对户对静静伫立,彰显家族地位;门前的石狮,昂首挺胸,守护着院落的庄严。墙壁与门楣上的砖雕更是点睛之笔,或为松鹤延年,或为耕读传家,刀工细腻,纹样生动,将胶东民居的精巧与中华文化的底蕴融于一砖一瓦。

图片

       对刘氏族人而言,这座祠堂从来不止是一座建筑。每逢清明、除夕,族人便会齐聚于此,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献供,诵读家训。老人们会给孩童讲述家族先辈“勤耕苦读”的往事,年轻人则在祠堂的角落里,触摸着祖辈们留下的器物,在斑驳的木纹中感知血脉的温度。祠堂的存在,让散落在时光里的家族记忆有了安放之处,也让“孝悌传家、诗书继世”的祖训,在代代相传中成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。

图片

图片

      如今,苇夼刘氏祠堂早已超越了家族的范畴,成为即墨乡土文化的鲜活注脚。它不仅是研究清代胶东民居建筑的实物标本,更承载着一方百姓对“根”的眷恋。那些砖雕里的故事、匾额上的箴言、院落中的香火,共同编织成一幅立体的民俗画卷,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,都能在青砖古瓦间读懂:所谓乡愁,不过是祠堂前那缕不散的炊烟,是血脉里那份代代相传的坚守。

图片

      夕阳西下时,余晖穿过祠堂的窗棂,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。门楼上的“刘氏宗祠”四字在暮色中愈发清晰,仿佛在诉说:一座祠堂,就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;而无数这样的家族史,便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乡土中国。

相关文章

文章随机推荐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